2018年,短视频这三个字,火爆的有点过分了。
而且,与很多“有概念,没动作”的风口,不太一样。
短视频的热度,是伴随着所有的互联网和传媒大佬的持续加注,众人拾柴。
对于已经在行业摸爬几年的我们来说,这个热度迅速体现在各路朋友的认知上。
老朋友们找过来说:
“老猿啊,今年短视频部分加预算,多合作啊。”
新朋友们打招呼说:
“哎呀幸会,短视频现在是风口啊,多多学习。”
不过也有朋友问我:“短视频兴起,其实和前几年直播的兴起是一样的吧?”
我的回答是:“不太一样”。
直播,是为用户消磨时间,提供了另一种可能。
而短视频,却正在对用户原本的大部分内容消费,做整体的形式升级。
短视频的爆发,是因为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,正在发生不可逆的转移。
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下,用户花在纯文字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。大部分的图文内容,都正在被更直观,更生动的短视频取代。这正是在最近一年内,所有内容平台做“短视频化”的重要原因。
微博+秒拍成为了实质上最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
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从内容生态到商详页全方位短视频化
大众点评在最核心的位置接入短视频
除了老平台的短视频化,还有一个最引人关注的现象,电话号码列表 就是快手抖音等UGC为主的新兴短视频平台的爆发。
据数据统计:
拥有超过7亿用户的快手,其用户单月平均流量消耗已经超过微信,成为榜首,达到惊人的1000mb。
抖音更是在2018年春节后,用接二连三的刷屏,飙升为现象级的话题产品。
其实,UGC短视频平台崛起的本质原因,是科技平权带来的内容生产力大解放。
原本拥有高门槛的视频制作工作,借由各种短视频平台及工具,变得极为容易。任何有表达欲的个人,都可以借由短视频,充分释放内容的创造力。低门槛带来了充足的生产者,为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内容,吸引住更广大的使用用户。
正是这两个核心因素,促使短视频平台在2017年实现了爆发增长,成为流量的大户,眼球的焦点,逐步成为这个时代绕不过去的互联网产品。
而我们今天,主要要探讨的是短视频平台对营销的影响。聊一聊我为什么说,短视频平台,从一开始就为广告而生。
一、短视频平台的核心商业逻辑就是广告
目前短视频平台分为微博、企鹅号等以强内容为主的PUGC平台,以及快手、抖音等以强关系为主的UGC平台。但两者其核心商业逻辑都是类似的。
短视频平台通过激励和运营内容生产者,形成丰富的短视频内容,吸引用户持续性的使用。然后平台通过整合其中的媒体和流量资源,向广告主售卖变现。